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召开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牢牢把握守正创新重大原则,以更加开放融合的胸襟气魄,重构创新体系、重塑创新能力,深度激发新时代航天科技创新活力动力,加快实现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科技创新在集团公司履行强军首责、建设航天强国中的核心地位,用好“三个特区”、推进“七大转型”,加快构建政治建设统领、体系高效协同、专业支撑有力、科技产业融合、数智深度赋能、机制协调配套、人才优势突出的开放融合的新时代航天科技创新体系。集团公司各单位第一时间落实会议要求,加强战略决策,统筹资源配置,识别好、运用好“三个特区”落实改革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创新的发展好路径好方法,为新时代航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体系院
体系院党委高度重视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部署的落实落地,院领导率先垂范,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策划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竭力打造“1+2+3+9+N”的改革布局:牢牢扭住体系创新一个“牛鼻子”,突出体系总体的作用;健全与集团公司研发部等总部部门“一体两面”工作机制,推进组织协同、人员协同、业务协同、例会协同等深度融合;深化体系、战略、智能三大专业领域创新,建立跨域跨院体系工程联合论证、协同攻关模式,构建服务国家航天顶层战略布局和集团公司重大战略决策的“战研室”模式,创新“特战班”“混成旅”等开放融合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模式;狠抓“九大任务”,推进航天体系工程、大系统策源、前沿科技等领域突破;聚焦机制革新,开展多轮次专题研讨,细化分解形成131条创新台账,有力发挥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改革“探索区”先行者作用。
一院
一院党委高度重视,院主要领导周密部署,夯实科技创新“一把手工程”战略定位,坚持改革引领深化创新发展,广泛调研院内单位,成立专职队伍,研究部署一院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工作安排,以高水平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贯彻“一统、三新、五化”发展路径,用好集团公司提出的“三个特区”改革方法,以专业建设和创新特区两大能力重塑作为抓手,强化科技改革与考核、科技金融、科技产业、科技人才四链联动,实施一院专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一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创特区”,研究制定一院科技创新管理举措并发布实施,实现由需求牵引向内生驱动、单点突破向体系协同转变,推进一院新时期开放融合创新体系改革重构,坚决打赢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攻坚战。
四院
四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七大转型”中“拆除封闭藩篱,向更加注重开放融合转型”要求,坚持开放创新、联合创新理念,积极联合外部优势力量,补齐基础能力短板。实行全国大协作攻关模式,按年度举办全国测试大会,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为固体动力先进测试技术发展建言献策;面向领域优势单位定期发布重点项目清单,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研发组织形式,遴选具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单位承担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扩大固体动力技术“朋友圈”;持续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与外部优势单位联合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课题,稳步提升自主研发投入,着力推进先进仿真、精确测试、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固体动力领域的应用。
五院
五院针对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院党委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明确推进落实的整体工作思路。院主要领导带队向院士专家征集建议,共同研讨五院创新发展,并与型号“两总”、厂所主管领导、四级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机关处长和青年代表,开展多轮次专题研讨,形成创新发展建议近百条,为五院后续创新工作指明发力方向。此外,五院科技创新大会聚焦集团公司提出的“三个特区”,以“未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构建开放融合的新时代五院创新体系,从创新管理和机制改革方面入手,研究制定五院科技创新管理举措,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支撑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六院
六院围绕落实集团公司第九次工作会和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召开党委会,提出要以“党建统领、目标引领、两大支撑、四轮驱动”为总体思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构建航天液体动力工业体系。进一步深化落实“技术极限摸底、研发极速迭代、产品极致改进”的创新理念,统筹院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等项目渠道,加强基础技术深耕和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制定六院人工智能赋能液体动力行动方案,围绕“建、数、训、用”的总体架构,形成1套液体动力大数据集、3条业务主线和X项典型应用场景;加大经费、人才、专项奖励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围绕科技创新“核心区”“试验区”“探索区”,建立研发项目分类考评机制及责任体系,针对六院承担的5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和前沿技术,进一步清晰目标,细化举措,高质高效落细落地。
七院
七院统筹谋划“自主创新能力重塑改革工程”,研究制定七院落实集团公司第五次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清单,用好“三个特区”,分类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筹建院厂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重大事项党委领导挂牌督办机制,纳入年度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计划;建设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强化需求对接与协同创新,论证布局重大体系创新项目;以“锻长板、补短板、融零散”为目标,梳理完善核心专业技术体系;构建分阶段的产业科技成果孵化培育机制,促进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加快体系创新及生产制造典型场景智能赋能应用,推进数智化研发模式转型;以改革为抓手,夯实“七大转型”政策保障。
八院
八院明确强化战略引领、创新驱动、精准发力、大力协同的工作思路,坚持党的领导,筹建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强化体系引领作用,实施3项重大体系创新工程;布局跨代关键技术,实施29项关键技术群攻关任务;夯实专业发展根基,实施3项专业能力提升专项;加速智能赋能应用,实施人工智能应用专项行动;增强原创策源能力,实施基础前沿技术探索计划。通过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八院特色的领域发展方案,聚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专业,推进智能化生态体系构建。目前,在各单位积极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八院一方面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专项,给予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奖励导向,给予一定倾斜,12家单位启动智能技术“一所一应用”专题行动。
(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