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陕西省洋县龙亭镇方程村龙王潭水库上,92米长的铁索桥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66岁的村民周尚旭缓缓走过桥面,迎接放暑假回来看望他的外孙。除了接送孩子,他还常往返耕种水库对面山坡上的2亩耕地。
桥头石墩旁,村民们围拢过来,讲述“航天桥”带来的便利。在大家口中,航天人援建的这座桥,不仅连通了被水库分隔的两岸,而且为方程村村民铺就了一条踏实的幸福路。
图为修缮完毕的铁索桥。张晓宁 摄
旧桥残影里的辛酸
方程村地处丘陵地带,东、南、西3面被龙王潭水库环抱,村里有150多亩耕地横亘在水库对岸的山坡上。
曾经,对村民而言,这汪碧水不是风景,而是一道出行枷锁,直到2000年村里在水库上建成一座铁索桥,才实现“天堑变通途”。
龙亭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全建华介绍,受水库阻隔,方程村的交通曾极为不便:村民采购生活用品、买卖粮食,要么需乘渡船去对岸,要么得绕十多公里山路,就连走亲访友也成了难事。
周尚旭还曾遭遇过渡船事故,他家有一次用渡船运粮食去卖,结果船翻了,粮食全沉进了水底。“渡船得看时间和天气,有时赶不上船,只能在对岸凑合一宿,第二天再回家。”他回忆道,“有了大桥后,出门不仅方便了,也安全了很多。”
可随着风吹日晒,大桥日渐老化:铁链上的锈迹越来越重,桥面木板缝隙变大,走上去晃晃悠悠。更让人担心的是,桥上没有护栏,而水库最深处达20多米。汛期水位上涨时,水漫过桥面,村民只能蹚水通行。
后来,旧桥仅剩5根锈迹斑斑的铁索歪斜地悬在水面上,村民难以正常通行。此后三四年里,村民再次陷入出行困境,原本种满小麦、玉米的坡地渐渐荒成了杂草地。
航天援手,铁桥焕新
“我们要让群众在民生小事中感到温暖。”时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驻洋县挂职副县长张建德在调研中发现当地村民维修桥梁的愿望极为迫切。他当即结合群众需求与心声,前往现场实地查看,并联系镇村干部了解详情。
征集相关建议后,张建德协调开展桥梁安全鉴定、制定维修加固方案,最终共落实18万元航天帮扶资金用于桥体修缮。
2024年5月3日,铁索桥加固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历时约一个月,大桥焕然一新。
修好后的铁索桥长92米、宽2米。看着平整的桥面、结实的钢索、严密的护栏,村民忍不住连连夸赞。
“除了15万元修缮费用,我们还额外申请了3万元给大桥进行安全检测,确保修建一座让群众放心通行的安心桥。”张建德说。
方程村党支部书记张雍纪介绍,桥梁修缮后,村里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切实解决了4个村民小组共计160户、506名群众的出行难题。“现在的桥特别结实稳固,整座桥铺了80多块钢板,铁板下还垫着一层木板,能防止铁链磨损。”他表示,这次修桥不仅让村民告别绕路之苦、担惊之愁,更在绿水青山间架起了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幸福满满的民心工程
如今,方程村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这座桥。村民结伴过桥种地,对岸荒了数年的坡地重新种上了黄豆和玉米。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座“航天桥”还成了“网红桥”,不少自媒体博主循着消息来录视频、做直播,无人机盘旋在水库上空,记录下“青山环抱铁索桥,碧水倒映白云飘”的景致。
村民周春胜家就住桥边,桥修好后,他家门口人来人往。“航天人帮我们修了幸福桥!”他骄傲地说。
“一座桥能让一个村子安全出行,这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村民在桥上的每一步走得都踏实放心。”航天科技集团驻洋县挂职副县长陈旭回忆。今年5月第一次来方程村验收项目时,他便深切体会到村民出行的不易,“很多老百姓围着我们表达感谢,我既感动又自豪,作为帮扶干部,能做这些让老百姓真心满意的事,特别值得。”
“虽说年纪大了,但我真真切切感觉到幸福来了。”周尚旭动情地说,“政府对我们太好了,感谢国家,让我们感受到航天的温暖,没有航天的帮助,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
这正是“航天桥”的动人之处——它让每个过桥人、修桥人,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余晖下,铁索桥静静守候着新生的方程村。
(顾航瑜)